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中国白酒大反思

中国白酒大反思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07-17, 作者: 杨志琴, 访问人数: 3916


7 上页:在“管”与“不管”间挣扎(1)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绝不是‘三不管’济。酒类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十分严格的市场规范,一些发达国家在酒类管理上更是制定了诸多完善的法律法规。美国甚至把酒类与枪械管理统归于一个部门,可见其重视程度之高。”著名白酒权威沈怡方先生如是说。然而,中国对于白酒的法制化管理却远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前些年,不少业内外有识之士曾连续几届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以提案形式呼吁酒类尽快立法,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酒类法》仍然“千呼万唤难出来”。酒类的生产、销售管理是关系到国家税收、地方财政、人民生活、市场秩序的大问题。目前全国注册的酒类企业将近4万家,批发、零售企业更达数十万家,年销售额达1000亿元以上,是国家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然而,我国因在酒类生产、流通管理上的薄弱而暴露出的巨大隐患正愈来愈明显地危害到白酒业的健康发展。江苏省酒类管理办公室何家琪处长指出,“尽管《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都可涉及酒类管理,但它们缺乏系统性和相互间的配套;尽管这些年各省市也都制定了自己的酒类管理办法,但因为国家酒类大法没有出台,其权威性和落实情况就很差。假冒伪劣、偷逃漏避、产业结构失衡,所有这一切都应该用立法的形式彻底予以解决!”的确,面对白酒业的诸多问题、诸多乱象,给酒立法已是刻不容缓。难怪一位酒企老总大声发问:“为什么像酒类立法这样一件利国利民利企的天大好事至今没有人来管一管?”

  “酒类管理无法可依固然是个大问题,但有些法规即使摆在那里,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该管的无人去管,这才是最大的祸患。”黑龙江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赵华总经理认为。“酒中夹钱、贿赂营销、买断终端等违法行为都再典型不过地触犯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货币法》,可有谁去管过?即便有人管也不过罚点钱了事。这种执法无力和以罚代法的管理,造成愈来愈多的企业和白酒从业人员守法意识的淡漠。”河南赊店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登科说。安徽双轮集团董事长刘俊卿强调:“我们在管理上的不规范和执法上的乏力,实际上是默许和放纵了这种违法行为,并迫使愈来愈多的企业不得不跟风模仿,最终使之泛滥成灾。”

  由此,我们又联想到2001年“复合计税”的出台。这项政策的初衷无疑是为了整顿、净化市场,淘汰不规范企业的低劣产品,为大中型和名优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确保白酒税收稳步增长。然而美好愿望带来的却是尴尬结果:新税制和税务部门成了制造不公平竞争的被告(某刊记者语)。原因何在?四川剑南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乔天明一语中的:“造成这次调税负面影响的最大根源在于征管不力。现在我们实际上实行的是一种‘高税收,低征管’策略,正规企业诚实纳税,而非正规企业却可以轻易偷逃漏避,从而形成了实际运作当中的极大不公平。”江苏双沟集团赵凤琦总经理认为:“这次调税本意是要保护名优企业,但是小酒厂账目混乱甚至无账可查,也不开票,国家根本无从征收,从量税一下子全部落到大企业头上。结果小企业没治住,大企业却雪上加霜。”安徽口子集团副总经理张国强感叹:“调税之后白酒产业的整体格局并未发生积极变化,但其竞争水平却变得更低了。高档酒受冲击不大,正规企业的中低档酒由于每吨增加税金1000元以上而被迫退出市场,非正规企业的低劣质产品乘机大行其道。白酒市场的低层次竞争更趋激烈。”据悉,自去年开始,江苏、山东、山西等省大量农村小酒厂又开始死灰复燃,每省约增加1000家左右。

  无论是“不正当竞争”泛滥成灾还是“复合税”带来的诸多弊端,造成上述种种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在于两个字:“管理”。谈及管理,来自美国的国际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专家林子宣先生认为,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酒类管理水平相当落伍。这种落伍不仅在体制上,更在于观念和思维模式上。作为世界闻名的白酒王国,中国直到今天尚没有一部关于酒类管理的法律,他感到不可思义。他强调,白酒作为一个特殊的民族传统产业,应当保护而绝不是限制它的发展。当然这种发展要用法律去设计规则、完善机制,要用法律去规范、保护和弘扬它。总之,白酒现在的混乱绝不是因其“发展”而造成的,而是法制缺位的结果。他特别建议白酒应当像烟草一样实行专卖管理:“烟、酒两大行业过去对中国税收的贡献据说相差无几,但烟实行专卖后虽然企业减少了、产量没有增加,税收却上去了;而酒没搞专卖,酒厂、产量虽然大增,税收却没能同步增长甚至还相对下降了。可见产业法制化专营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的确,对白酒尽快实施法制化管理早已迫在眉睫。由于法制化管理不到位,去年白酒加征复合税后全国白酒税收仅增长了区区5.8亿元,与有关部门“每年国家在白酒产业上至少损失税收一百个亿”的估计相比可谓“九牛一毛”。也正因为法制化管理缺位,“假冒伪劣”猖獗现象虽经多年围剿至今难以根除。“几乎所有名酒企业的周围都有一批造假企业在捣乱。”赵凤琦总经理气愤地说:“他们躲在临近的县乡镇,眼睛盯着你的后脑勺,你到那儿他到那儿,你卖什么他卖什么,似是而非、鱼目混珠、质量低劣但价格便宜,很短时间就把市场搅得一团糟。所以,假冒伪劣不除,名酒企业永无宁日。而其罪魁祸首正是地方保护主义。”

  不错,“地方保护”是一把“罪恶之伞”,这把伞下孳生出数不胜数的造假“毒蘑”。从家庭作坊、游击企业到无烟工厂,这些“毒蘑”给整个白酒行业带来巨大灾难:“1•26”山西毒酒案曾经震惊全国,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四川古蔺“野狼”横行,差点要了真“郎”的命;而茅台镇上的“国酒”之多,更是让“茅台”打不胜打。在与这些假冒企业和产品的较量中,“茅台”、“五粮液”、“汾酒”、“剑南春”、“泸州老窖”、“酒鬼”等所有知名企业不知耗费了多少人、财、物力,一些大企业甚至每年要花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用于“打假”。企业在遥遥无期的“打假”之路上渐渐陷入两大困惑:其一,企业“打假”其实根本无法解决实质问题,再大的企业遇到“地方保护”苦水也只能往肚里咽,到头来“打假”成效与“打假”成本相比,企业实在得不偿失;其二,“假冒者”究竟该由谁来打?维持正常市场秩序、保持市场的净化环境、打击各种违法、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企业合法经营权益,本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天职,而今却让企业这个“受害者”自己追讨公道,“民”不举“官”不究,甚至“民”已举“官”也未必真能“究”到底,令企业倍感无奈。

  近10余年来,白酒企业正是在这样一种十分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艰难前行。从抵制各种不正当竞争到维护市场秩序,从打击“假冒伪劣”到与“地方保护主义”抗争,企业在努力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肩负起了太多本不属于他们的使命,而这些使命又是他们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就拿“地方保护”来说,白酒行业这些年的无序竞争、产品、品牌过多过滥、产业集中度过低等等顽症固疾,深究起来哪一样不能从“地方保护”那里寻到根源?一次笔者采访双轮集团董事长刘俊卿时,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中国白酒产业何时才能走向垄断经营?”刘总回答得精辟:“短期内不可能。因为国家的财税体制抑制了这种垄断。这种体制的最大特点是‘分灶吃饭’,也就是说各地方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势必要大力兴办当地企业、开辟自己的税源,所以‘地方保护’、‘本位主义’倾向在所难免。市场被分割,垄断经营如何实现?”这也就难怪经过了这么多年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为什么依然如此无序、企业依然优难胜而劣不汰了。看来中国白酒产业要想步入规范、健康发展轨道,确确实实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回首中国白酒10年来的发展历程,可谓曲折坎坷、风雨兼程。其间有过喜悦、有过伤痛、有过躁动、也有过迷惘。进入2002年,人们在混乱的“市场黑洞”中开始思考和摸索,想要为自己、为企业、为中国白酒找到一条出路,一条通向光明的路。有人说,中国白酒开始“洗牌”了。但是“洗牌”能“救”白酒吗?我想起了“古井”王效金,他曾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我对这场‘洗牌’非常担忧,真怕‘洗’不干净啊。今天这种状况、这种环境、这样众多的不规范企业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我担心这把牌‘洗’过之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凝重的神情至今在我眼前久久挥之不去。

  但愿我们所有白酒人都能用同样凝重的思考为中国白酒事业、为世界上这份唯我中华独有的民族宝贵遗产的下一个10年,去开创灿烂的辉煌。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dfz2001yzq@yaho.com.cn

1 2 3 4 5 6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1篇)
*区域买断热,还能热多久? (2005-07-12, 《糖烟酒周刊》,作者:王正坤)
*再论酒类立法的选择 (2004-10-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赵禹)
*中国白酒泛品牌化批判 (2004-02-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方毅)
*对中国白酒业的忧思 (2003-07-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志琴)
*中国白酒业须关注的“四大问题” (2003-07-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志琴)
*诚信:引爆中国白酒业深层“营销危机” (2003-06-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万兴贵)
*预警中国白酒业“六大危机” (2003-01-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万兴贵)
*2002,中国白酒业十大关键词 (2002-12-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万兴贵)
*2003年中国白酒十大看点预测 (2002-12-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何足奇)
*2002中国白酒盘点 (2002-12-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何足奇、汪社锋、王建军)
*走进中国白酒业 (2000-07-03, 《销售与市场》1997年与老板共进午餐特刊,作者:范海坚)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