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片业:黄与绿的战斗 7 上页:胜负手(一) 柯达前中国总裁史伟富曾经评价说这是一个多赢的协议:中国政府减少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得到了税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企业员工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在合资企业上岗员工的收入提高了;而柯达获得了一个在中国直至亚洲发展的良好基地。 不过在今天看来,这个协议实际上是奠定柯达在中国胜局的第一根支柱。在接手这几个企业以后,柯达迅速地对它们进行了改造。福达被改造成为柯达的胶片厂,公元被改造成医用胶片厂,阿尔梅则成为它的冲洗药水厂。这样,原来3个完全独立的工厂变成了柯达庞大的生产链条上的3个环节,再加上在上海的相机、冲扩机厂和研发中心,柯达在中国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全系列的生产系统。 比较于富士一直采用的香港总代理销售制度,柯达在中国的巨额投资和本地化做得极其彻底。柯达民用摄影部大中国区市场总监陈耀荣先生说:“柯达在中国取得的领导者地位,工厂的本地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胶片生产的本地化,柯达有可能在市场上做出灵活自如的反应。而系列产品的本地化,为柯达在中国的连锁店计划提供了可能。最近柯达推出的9万9当老板创业计划、99元相机播种计划都取决于设备本地化带来的成本下降,如果没有中国工厂生产的低成本设备,这个计划是不可想像的。” 显然,现在还没有到为柯达在中国的几家合资企业下结论说它们是十分成功的时候。但是柯达在这几家合资企业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美国文化,显然得到了媒体和员工的认同。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柯达在中国的工厂已经累计达到500万小时无工业生产事故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