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热”的冷思考 7 上页:政府:抬牛腿还是牵牛鼻子? 北大方正、清华紫光、清华同方,不用翻开厚厚的公司章程,仅从这些公司的字号上我们就可得知它们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这一现象不仅在硅谷没有,在美国其他地方也没有。告诉我们这个情况的是微软公司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尽管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与硅谷的企业有着很紧密的关系,比如这些企业的一些项目会外包给这些大学完成,硅谷很多企业的创始人来自这两所大学等等。然而,这些大学既不会自己办企业,也不会强迫学者成为企业家,“大学主要的责任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技术”。在硅谷,在美国,根本就不存在“校办企业”的概念。 存在就是合理的。硅谷没有“校办企业”不能够证明中关村那些由大学或科学院办起来的企业就是个错误。没有这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作为“婆家”的大力支持,很难想象方正、同方、联想这些企业会有今天的成功,至少在发展初期及上升阶段,“婆家”的鼎立相助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我们也遗憾地看到,这些校办企业或院办企业在发展壮大期间由于产权不明等问题带来的困扰。 硅谷的大学鼓励教师和学生创办企业。教授可以停薪留职去办企业,企业成功了,他可以继续干下去;创业失败了,他可能还会回学校教书。李开复博士认为,从长远来看,学校应该专注于教育和培养人才,以及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也应该自生自灭,而不应该寄生于学校的资产和荣誉之下。” 吴敬琏教授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高校的主要作用在于育人与研究,研究也应该以基础研究为主,适当有一部分做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应该全部交给企业做。学校办企业,不利于成果转化,“企业做不好,学业也荒废了”。 我们看出这些观点与目前一些高校倡导的“产、学、研相结合”是相冲突的,可喜的是中关村的校办企业、院办企业正在逐渐理清学校同企业的产权关系,以便使双方能够“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更好地发展。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第十五条就赫然写着,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离岗或者兼职在中关村科技园创新、创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学生可以在科技园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保留学籍的,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保留一定期限的学籍。真是可喜可贺。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页 下页:钱从哪里来?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