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视品牌买断(白酒营销系列三) 7 上页:第 4 页 不可否认,OEM带来了市场短暂繁荣,也刺激了号称“夕阳产业”白酒的回光返照。但是这种转型时期的“浮躁病”是中国品牌发展最大的障碍。浮躁使得中国的企业忽视品牌成长的自然规律。看看市场上啤酒还剩几个品牌,看看家电还剩几个品牌,我们不难预见白酒品牌整合的大势。总而言之,造成白酒品牌泛滥的根本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理论的匮乏和混乱使企业的品牌战略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白酒行业的人才资源、管理资源以及相对封闭的企业环境和竞争环境迫使白酒品牌远离经济的中心,企业竞争力的薄弱让白酒品牌经营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第二,品牌道德的盲区。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白酒企业的领导者追求短期的政绩导致了品牌道德的沦丧。一方面,在经营品牌时,传统文化导致企业经营者无意识地自轻自贱,在担负品牌的社会责任方面十分被动;另一方面,短期政绩的追求导致品牌信誉的缺损。因此,大凡在中国市场上热门的品牌,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大跃进”的色彩,从“秦池”“孔府宴”到“脑黄金”“脑白金”,文革情结依旧。在品牌道德沦丧的时代,“上帝”是最无辜的受害者; 第三,品牌的人格化约束。中国白酒品牌的成长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色,所以,白酒品牌的自我化、自私化和狭隘民族化是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羁绊。应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比如茅台酒幽雅的香型,既是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酒林的奇葩。但是这种民族化是必须融入国际化的民族特色; 第四,恶劣的品牌环境阻碍了白酒品牌的健康成长; 第五,传统技术的瓶颈,技术创新的能力牵制了白酒品牌成长的脚步。 白酒总体销量的下降已是现实,“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还是一直会继续下去。OEM也好,买断经营也好,都不是中国白酒行业洗牌的最终结局。当市场喧闹到极点,真正的品牌机会便会出现。面对这样的市场,这样的行业环境,智者选择的是冷静,创新和突围。“贵州醇”可以说是白酒行业中的另类。从与“茅台”的抗争到独辟蹊径开发“奇香”酒到白酒酒庄的建设,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品牌的稳健与清醒。但是白酒行业中的清醒者又有几人?清醒的企业又有几个?市场已经进入全面竞争时代,主导竞争胜负的是品牌。随着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以及满足个性消费的欲望,我们的品牌为什么无动于衷?我们的品牌为什么还在“浓香型”“酱香型”上喋喋不休?我们的品牌为什么还在比拼历史的悠久,朋友的多少?看啤酒行业的品牌运作,资本运作和行业的整合,看葡萄酒行业的品牌巨头,有着五千年历史的白酒企业的头头们难道不心跳,不脸红?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