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七问顾雏军

七问顾雏军


《知识经济》, 2003-08-04, 作者: 赵云喜, 访问人数: 3378


7 上页:技术专家、资本玩家还是企业家

二问:“体制外革命”能行多远?

  顾雏军的一夜成名在于收购科龙。随着顾雏军入主,前后经历了3年左右的暴风雨式革命的科龙,出现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这一切非常具有戏剧性。

  2002年初,民营企业格林柯尔受让了科龙20.6%的股份,成为科龙的第一大股东。时过半年,科龙于2002年8月公布的中报称,已由上年巨亏转为实现半年赢利1.12亿元。

  这一切似乎变得太快,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科龙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顾雏军入主科龙后,有一句“名言”曾让人听起来很不顺耳:“企业每花一元钱,就有我的两毛钱”,然而,就是这么一句有些刺耳的“资本家话语”,跳出了科龙多年来所有者缺位的困局。真“老板”出现了,就会来治疗冷漠麻木的“大企业病”,削平科龙内部原本林立的“山头”,不负责任的乱投资也将结束。政府股权的让位使得政企真正得以分开,科龙不但从此杜绝了政府对其资金的占用,而且还明确政府要尽快以一定方式归还或补偿已欠的9亿元巨款。

  也就是说,科龙在改旗易帜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多年来都难以解决的转制问题。业界认为,这得益于顾氏的“体制外革命”。

  然而,事实上,这种剧变与以前的变革有着不可割裂的因果关系。应该说,顾氏的切入非常巧妙,他是在一个改革的成熟期去摘果子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身为容奇镇工业及交通办公室副主任的潘宁(科龙的创始人),向镇里申请了九万元的试制费,用木头敲打出三台电冰箱,由此科龙诞生了。到了1998年,科龙集团实现销售收入65.8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17亿元,总资产达67.17亿元,净资产34.03亿元。到了1999年6月,潘宁突然从董事长的位置上全身而退,并坚持不领工资,不占股份,不领退休金,而且是头也不回地出国开始了自己的个人生活。潘宁在企业最辉煌的时候隐退,不仅给企业留下一个完好的局面,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划下一个完满的句号。然而,科龙所存在的体制性缺陷和隐患早就被潘宁感受到了,他早就意识到科龙必须进行改革了。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王国端。他知道,未来王国端必然要发动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但没有想到科龙此后的改革会如此惨烈! 

  顾雏军后来也评价说,潘宁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很早退了下来,保持了很大的光荣。如果在他手上出现两年亏损,那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潘宁隐退后,2000年3月,科龙在王国端的主持下进行了一场大幅度的改革。首先在人事上进行了大换血,几大创业功臣先后离职,屈云波、宋新宇等职业经理人空降到科龙。一时间,各类人才蜂拥而至,各类具有“革命”色彩的新管理理论充斥在科龙新任领导人的耳朵里,科龙沉浸在从未有过的“革命风云”之中。的确,王国端在出演一场最激进的戏,而在这场戏中也使大家失去了方向感。从远处看,王国端采取的是韦尔奇式的激进式改革道路。从近处看,王国端也借鉴了美的的改革经验。不管怎么说,人们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改总比不改好,不改科龙可能还能残喘几年,但要冒灭亡的危险,而改革虽有风险,但风险与机遇共存。现在科龙还具有较好的企业基础,对于改革的承受能力较强,应该说是改革的好时机。但是,到了6月,科龙集团突然宣布实行决策层与管理层彻底分离,刚刚主持改革3个月的王国端不再担任总裁,聘请当地容桂镇镇长徐铁峰担任,这意味着刚刚发动革命不久的王国端实际已经下台。王国端终究未能创造一个时代,而成为一个改革的符号。

  继任者徐铁峰虽然是一个政府官员,但他的出场并不出乎人们的预料。从科龙的出身看,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和最大股东的代表人物,镇长徐铁峰在危机关头出任总裁也是顺理成章。

  在徐铁峰的主持下,科龙在追求一种高尚的文化品位。比如,科龙率先第一个勇敢地站起来揭露自己的伤疤,科龙2000年的年报以其难得的规范和透明,获得国际大奖;科龙又是第一个向社会发出呼吁,倡导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第一要义。在徐铁峰的主持下,科龙改变了企业精神,把“诚信”放到了第一位,高举起“诚信大旗”。为了“诚信”,科龙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副总裁屈云波总结说:“我们为诚信经营至少付出了10亿元的代价。我们2000年的年报也说了,我们亏损六亿至七亿元的主要原因是遗留问题的处理。”人们评价说徐铁峰是“铁血救科龙”,他所具有的干练、坚决作风的确值得称道。但徐铁峰执政一年多,虽然做出了许多努力,但事实上并未对科龙产生多大的改变,他的许多政策只是潘宁时代的延续,因此被称为“后潘宁时代”。

  事实上,科龙集团的股权结构是国有股一股独大,实际上还是国有企业,所以,在科龙诸多的弊端中,最重要的就是体制问题了。王国端也好,徐铁峰也好,他们所主持的500多天的“体制内革命”,最终没有走出“鬼打墙”式的怪圈。科龙很难走出革命的迷局。

  经历了以往的大规模“革命”,各种高级理论和模式在经过实践之后,人们不再抱有幻想。各种敌对力量由于经过了释放,人们不再压抑,等到顾雏军真正“革命”的时候,人们的心态反而平和了许多。可以想象,一个企业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无序状态之后,正在寻找一种新的秩序。记者问科龙集团整合传播部刘伟湘部长:“可不可以说,前几任的各种形式的改革,在客观上都为科龙今天的彻底改革奠定了基础?”刘伟湘对这个提问表示认同。

  相比之下,王国端、徐铁峰改革科龙的难度要比顾雏军大得多,而潘宁改革一个正处于顶峰而又难以突破体制弊端的企业,要比王国端、徐铁峰难得多。

  其实,顾氏的“体制外革命”只是一个短暂的局部优势,是相对于国有体制弊端的体制优势。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局部优势只能赢在一时,能不能笑到最后,还要看顾氏的综合能力。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顾氏在一个非常时期,非常及时地发挥了体制优势,而他的能力则更多地表现在他的资本运营上,至于产业的经营管理,我们还难以找到更确切的理由证实顾氏的持久优势。

  另一方面,中国民营资本在扩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黑色事件,诸如杨斌、仰融、罗成、周正毅等,他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而是机会型的资本玩家。他们也同样具有体制外的优势,但他们深陷于资本运作的漩涡之中。所以,人们最关注的还是,顾雏军到底为我们创造的是一个资本事件,还是一个产业事件?这是我们判断顾氏最终成败的关键点。


1 2 3 4 5 6 7 页    下页:并购资金来源何处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1篇)
*顾雏军:中国民企崩溃的基因反思 (2005-08-05, 《中外管理》2005年第八期)
*放言再收两家外企 顾雏军自称不懂政治 (2004-11-03, 经济观察报,作者:黄海川、李明合)
*说不清钱从何来,顾雏军给自己埋下炸弹 (2004-05-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濯吾足)
*顾雏军:我为您紧张 (2004-02-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吴咸建)
*顾雏军:资金到位否?大棒已高举! (2004-02-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吴咸建)
*顾雏军:两条战线的宿命 (2004-02-09, 经济观察报,作者:韩彦)
*顾氏用意不在收购 (2003-07-18, 《智囊》,作者:李海棠)
*顾氏伐谋,美菱之后下一个轮到谁? (2003-06-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叶秉喜、庞亚辉)
*冰箱业变局 顾雏军或需重估? (2003-06-23, 经济观察报,作者:海川)
*顾雏军运动:家电第二轮重组开始? (2003-06-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科龙一搏 (2002-03-08, 《中外管理》2002年第三期,作者:邓羊格)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