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龙病了吗? 7 上页:王国端弃旧迎新的动作太大了 自2000年6月,王国端、李国明和宋新宇离任,徐铁峰等接任之后,科龙财务报告连连告急,科龙预亏已露出水面,衰落已成现实。 由此,我们是否就把“衰落”归结在徐铁峰新总裁一个人身上呢?显然,这是不公正的。徐总上任后,做了大量工作,不可抹杀。但他确实没能驯服这匹脱缰之马,煞住这个下滑的战车。当然,像对王总抓转型三个月不成就下台很不公正一样,徐总抓转型建新科龙见成效也需要时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切提早作结论难以说服人。但科龙上层频频变动,经济效益下滑不止,员工与股东的信心渐失,却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科龙是乡镇企业的一面旗帜。因此,科龙的事,已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科龙一家之事而就事论事,实际上它与我国广大乡镇企业的现状、发展、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与全国企业都有涉。 我们说,科龙的问题出在决策者上下频繁和政策摇摆上,而这些问题根子在哪里?根子在决策体制还不健全、不完善。过去人们有个说法:乡镇企业是乡长企业。这个说法也许不完全是事实,但它反映了权力机制不合理,决策机制、监督机制不完善的一个侧面。甚至这次徐总执政,提出再建新科龙,并且连连重拳出击,也有人说:“徐的身份让人产生政府干预企业的联想”。 这是什么问题?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又在何处?在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是谁?是董事会。 按道理说,科龙在现代企业制度上,已迈出了几大步: 第一大步是科龙已在海内外上市。其公众股已经达到了46%,实现了中央强调的资本多元化。 第二大步是实现法人治理结构。董事长兼总经理肯定是法人,他全权向董事会负责,对股东负责,有职有权,要不然王总怎么可能请四位副总离职呢? 第三大步是在王总执政时,员工也已持股,初步实现员工做企业主人的目标。 但体制的根子并不在这里。通过两大转型与人事在短期内接连大变动证明,根子在于决策的民主化、合理化、科学化没有解决好。谁在决定企业的命运?似乎不确定。 从王总到徐总的全过程是谁决定的?肯定是董事会。董事会的决策权天然是合法的,但不一定都对。最后对与不对,决定于董事会成员的组成、结构、决策原则和方式、董事会成员的作用和水平。我想,这是公认的大道理,应该没有疑意的。 科龙虽然上市,公众股也不少,但容奇镇占34%股份,是大股东。常理,大股东已相对控股。科龙的决策权其实就在参加董事会的容奇镇领导手里。这是不争的事实。 下面先放下科龙,谈一般企业决策机制问题。今天,国内外董事会都面临着从根本上改革的历史阶段。问题核心在于是由出钱人发挥最后决策作用,还是出思路有韬略的人发挥决策作用?显然,人们特别是投资者希望董事会是个正确决策的组织,希望它的成员是有决策能力和水平的人。可是有钱人(如控股人)不一定就是有知识、有思路、有能力决策的人。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在组织成份上的根本区别是:以资本、设备为主体开始向以知识智慧为主体的方向转换。作为决策组织的董事会,也逐渐由出钱人向出知识出思想有能力决策的人方面转换。因为道理明显,董事会是决策机构,它需要有决策能力和水平的人组成,不应完全由出钱或控股又缺乏决策能力的人来决定企业命运。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就有了矛盾。董事会的决策可能是不合理的,但它的权力是合理的。决策者也许决策能力水平不行,但他的决策地位是铁定的。这就会造成悲剧。 这个现实,提醒人们要增加独立董事(外聘专家董事),如市场专家、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法律专家、财务与资本运作专家、信息专家、网络专家等。这样的董事首先客观、不会感情用事;另外,他们有知识,有经验、有智慧,可以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出建议,并在关键问题上,他们要在结论上签字,以表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国外一些企业的独立董事已超过董事人数 50%以上,目的是为了保证决策质量上乘,而不是为了体现权力的大小和金钱的多少。当然大股东作董事,甚至作董事长也是可以的,甚至是应该的。但为了使自己股值增值,多听专家董事的意见又有何损失?只能是有好处的事。 总之,科龙决策中的摇摆,甚至有人说是乱了方寸,造成了国内外闻名企业的股票大跌,股东巨大损失、员工士气受挫,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不受信任等等负面影响。这个教训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总结,这是科龙给我国企业的又一大带有悲壮色彩的贡献。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下页:中小企业得了大企业病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