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面假冒 7 上页:第 2 页 以上情况足以反映当前假冒伪劣商品严峻的形势。面对假冒伪劣的猖獗和巨大的危害,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假冒商品的成因。 (一)假冒伪劣商品形成的内在原因 1、假冒伪劣商品制售者利润至上是形成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内在原因。企业经营者对利润的追求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之一。但是,不顾一切地、甚至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消费者权益置之不理而一味追求高额利润,这却是一种扭曲的心理,是企业道德的沦丧。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有的制假者办地下工厂,逃避工商行政管理、逃避税收、逃避一切正常的手续及税费。这样,他们仿造或制造出来的假冒伪劣产品,即使是卖正品的成本价,也能挣到钱。有的制假者,打着合法的招牌,明目张胆地制造冒牌产品。他们之所以逍遥法外,是因为他们能将挣来的非法利润“大把大把”地慷慨奉送给当地的实权机构以及实权者,而成为当地备受保护的人物。至于销售者,也同样是受高额利润的驱使,真货假货一起进,只要货一卖出,成倍的利润就到手。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源头除了利益的驱使,还有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一部分企业、个人社会公德水准下降,私欲日益膨胀。 2、消费者识别能力低是造成假冒伪劣商品形成的又一重要的内在原因。自古以来,有需求才有供给。由于消费者的识别能力低,无法判别货物的真伪,购买商品时,“拉到长头发便是姑娘”,真真假假一起买。有些商品到用了、吃了、喝了才知道是假,有些商品使用到坏了,拿去修理时才知是假的,甚至有的到出了人命方知假。这些情况非常普遍。消费者识别能力普遍偏低给假冒伪劣商品的制售者以可乘之机。假设全国有50%的人不能有效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话,一年就有近七亿人经常消受假货。而现实生活中,还何止这个数!庞大的被动消费大军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这是导致制假售假的重要诱因。而消费者识别能力低的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到位,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部门的“防疫”力度不够,防假信息传播体系缺乏。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