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六味地黄丸现象” 7 上页:玩不下去的追新游戏 如果给六味地黄丸做个言简意赅的评价,老旧二字当不为过;再刻薄一点儿,就是平庸。作为脱胎于传统中药验方的成药,六味地黄丸在我们、我们的父母乃至先祖的生活中已经默默存在了太久太久;作为属于全国人民共同所有的遗留知识产权,我们有很多很多药厂拥有生产它的技术、设备和批文;作为功效范畴局限在滋补领域的古老丸剂,长期以来,它既不如那些更偏重于治疗型的中成药如牛黄消炎片那样妇孺皆宜,更难以和日新月异、花样翻新的众多土洋保健品一较短长;它是如此地老旧、如此地平庸,以至于就象茫茫人海中一个已届残年、普普通通的老汉,你很难设想有朝一日他会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明星。 可它果真就成了个不大不小的明星,而且看起来前方的星途并不黯淡。 可以提供佐证的是这样一组数据:2001年,全国市场上共有来自100多家企业的多个六味地黄丸品牌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在浙江市场上,六味地黄产品年销售额有5000万元之多,上海市场也有近4000万元,连青岛市也有2000万元。如果据此推算到全国,六味地黄产品市场容量就有近十个亿,而且还有上升趋势。其中“仲景”、“汇仁”、“同仁堂”、“九芝堂”、“兰州佛慈”等领导品牌表现尤为突出。 其实从90年代末开始,六味地黄丸的销量就一路飚升。从都市到乡镇,从内地到海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实现了与它的“亲密接触”。2000年盛夏,正值各种医药保健品最不景气的时候,东北某省会城市各个品牌的六味地黄丸竟然全部脱销! 更令人惊奇的是:据抽样调查,大部分六味地黄丸的消费者是长期服用。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它的销量注定是稳中有升。面对这种堪称离奇的产品忠诚度,不知那些习惯了自家产品只有1~3年市场寿命的保健品同行们作何感慨。 同样让人震撼的是它相对微薄的推广费用。我们只要回顾一下1998~2002年间见诸于各个媒体的六味地黄丸各类广告的规模、频次就会得出一个大概性的估计:与同阶段其它类别医药保健品的单品累计广告支出相比,各个品牌六味地黄丸的总体广告投入是相当少的,尤其是相对于它巨大的销售额而言。至于有关地面推广的其它市场费用,我们再回想一下在过去的几年里见过几次与六味地黄丸沾边的促销活动就足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了。 如果再注意到2001年以来江西汇仁和河南宛西两家制药企业主要是出于树立品牌优势的目的才在六味地黄丸这个项目上投入大手笔广告的话,那么六味地黄丸在这之前的崛起之路就愈发显得有悖常理而又意味深长。 是什么样的因缘遇合让这棵平庸的老树绽放出如此灿烂的新枝?这些因缘遇合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规律?更关键的是:这些规律是否也能被其它正苟活在中小药企后园里、且数量要以千百计的老树们所用呢?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下页:现象之后的背景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