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踏鞋业:时尚前锋 领跑一步 7 上页:先声夺人 :品牌意识的硕果(2) 衡量一个企业有多大,不是看它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多大,而是看它的市场有多大。这是丁志忠及安踏的市场人员的信条。 长期以来,安踏注重市场的拓展和培育,注重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对于代理商,使他们的投入得到较高的回报,对于消费者,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产品,获得超值消费。丁志忠认为,占领市场的标准,不只是指占有率、覆盖率等量化指标,拓展、巩固市场的关键在于,提高市场终端的质量,更好地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注重减少分销渠道,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督导,通过加强市场管理使效益提升,同时也使经销商获得更优惠的进货价格。 安踏早期的营销模式就是鞋类专营店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经销商通常同时经营几个品牌的产品,经销商对企业的忠诚度主要在于企业是否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否有品质可靠的产品。在专营店里,除灯箱广告等一些户外广告外,品牌形象并不突出,因为运动鞋专营店通常都是好几个牌子的鞋混在一起卖。 早期的安踏在国内市场的赢利也并非来自品牌。尽管有高质量的网点,但在与经销商的博弈中,安踏给经销商提供的无商业利润而只有加工利润的价格,由品牌所带来的商业利润基本上转让给了经销商。市场上流行的一种看法是:做大品牌没钱赚,做小品牌也没钱赚,做成长中的品牌最有潜力。对经销商来说,安踏正是这样一个有很高市场价值的品牌,安踏也因此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经销商。在最后的销售环节上,安踏采取的策略是以品质取胜,从而获得价格上的相对优势。同时在生产环节抓品质管理,在后来加工外包的时候,安踏又找到一流的制造商贴牌生产。这种价格上的相对优势提升了顾客的满意度,稳定价格的同时也稳定了市场。 几年的苦心经营,安踏开拓的2000多个专营点使安踏赢得了很大的市场面,像华北、西北及广东等地区是安踏传统的优势市场,安踏专营店柜的布点密度相当大。在这个时候领先同行一步把广告打响,经销商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1999年当年,安踏的销售额就提升了35%。与此同时,安踏的生产部门很快就感受到了出货压力,1999年底,安踏趁势推出了“订货证”制度。订货证实际上是给经销商发放代理资格证,为经销商设立一道经营安踏产品的“门槛”。这道门槛的设立使安踏与经销商的博弈中赢得了一定的主动,给后来整顿渠道,提升渠道质量打下了基础。因为长期以来,国内经销商的品牌意识尚出于混沌状态,经销商的既得利益与品牌管理的理念之间存在许多矛盾,经销商的意志常常左右着企业的意志。以前安踏尽管也有一揽子市场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对经销商都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下页:营销手段 :与时俱进的变革(2)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