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诊所 > 再评“本·拉登”卖药--事件营销的五大误区

再评“本·拉登”卖药--事件营销的五大误区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02-14, 作者: 胡纲, 访问人数: 3807


7 上页:事件营销的几大误区(2)

  误区之三:哗众取宠

  一些企业浅白地认为事件营销就是大造新闻或社会舆论之势,从而达到炒作自己的目的,如本文开篇所提到的“思薇尔”内衣,耍弄“玩”与“完”谐音的文字把戏,将本来好端端的一句广告语“完美女人”生弄成“玩美女人”,招摇于上海闹市,意图造成新闻效应,并借机打响品牌。其“玩弄女人”的文字暗示之意的确引起了轰动的新闻效应,但事与愿违的是,这次“事件营销”没有为“思薇尔”带来销售上的拉动力,反而招来上海有关部门的勒令惩罚,倒赔了20多万!

  生造“本·拉登”品牌的药厂,其用意显然也在于此。

  这家本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要想学哈药等大牌在广告投入上一掷千金,靠不断的广告积累来建立品牌知名度,几乎不存在机会。因此,他们只有也只能以小博大。而通过制造某种“事件”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看来不失为妙举。

  事件营销其目的就是要“热闹”要“扎眼”,这不假,但这里存在一个尺度把握问题,国外行得通的国内不一定有效,弄不好还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家企业管事的偏偏把很重要的一点给拉下了。

  也幸好“本·拉登”只是个药品,不如家电、日化用品等那么扎眼,还能在某些偏僻的药柜上熬个一年半载的才被“关”起来。不然,教国内的某品牌彩电试着用一下“本·拉登”这个不打自响的牌子看看,估计首先就得被城管给端了。

  再来看一个案例。有一家企业,请了一大帮漂亮MM,好像也是在上海繁华地段,穿着“三点一式”再身披企业宣传绶带,“鲜嫩”亮相,引起了媒体的争相报道,声势空前。企业老板洋洋之笑还未及在脸上舒展开,媒体的贬声随之滔滔不绝而来,消费者也普遍反感这种营销方式,由此而产生对该品牌产品的抵触心理。

  品牌的知名度也许扯起嗓子没日没夜地使劲吆喝,可能建立起来,但品牌的美誉度、顾客忠诚度的构建,却没这么简单,这是需要企业真正付出心血,不断的培养、积累的。

  写到这,笔者不禁想起海尔的做法来。

  7月13日之夜,当萨翁念出口中的铿锵之音“北京”之时,全世界的华人都沸腾了,就在这申奥成功的第一时间,“海尔祝伟大祖国申奥成功”的祝贺广告便紧随其后在中央台播出,与全球炎黄子孙共享这一世纪之荣。当夜,“海尔”集团的热线电话被消费者打爆,很多的消费者致电只是为了与“海尔”分享胜利的喜悦。从这个案例分析来看,“海尔”虽然没有在活动赞助本身取得直接的效益,但是申奥成功的纪念价值和象征意义对于海尔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及增强海尔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无疑其附加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哗众取宠”者,经常会给消费者留下“华”而不实的印象。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到消费者中间一调查,知道你的人多了去了,可就是没人愿意买你的东西,急死你!


1 2 3 4 5 6 页    下页:事件营销的几大误区(4)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玩转事件营销,先走出四大误区 (2003-11-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冷振兴)
*非事件不行销--谈谈奥克斯的另类行销策略 (2003-03-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评“本·拉登”卖药--名人广告的是与非 (2003-02-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纲)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