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微软人事迷局正解

微软人事迷局正解


《知识经济》, 2003-09-03, 作者: 周季钢, 访问人数: 3630


7 上页:微软中国八大过客(2)

链接2:微软何以陷入中国残局?

  微软为什么在中国内地陷入残局,这是一个问题。

  微软来中国拓展的时间不算晚,1992年,微软就在北京建立起办事处,12年的时间,对成立只有27年的微软来说,是一个不算短的时间。

  微软在中国拓展的力度不算小,微软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设立了本土之外唯一的研究院,设立了全球技术支持中心,设立了针对中国内地产品研发的研发中心,应有尽有。

  微软对中国市场也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然,也不会有比尔盖茨和鲍尔默这些年象走亲戚一样到中国来访问,和中国政府搞好关系。

  微软在中国寻找的代言人也是最好的,杜家滨、吴士宏、高群耀、唐骏、李开复、张亚勤……这些人组合起来完全就是一支中国外企职业经理人的梦之队。

  不过,微软的中国残局却不因为这些理论上的成功因子而完美起来。

  在分析微软中国何以陷入残局这个问题上,有两条线索值得注意,一是错综复杂、理不清剪还乱的人事变局以及微软在中国有目的、无节奏的布局;一条是微软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变局,其中的关键词是打击盗版和政府采购,潜台词则是中美知识产权之争和民族软件产业发展。

  经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正是这两条线索背后的利益冲突造就了微软中国的今天的无奈残局。

  很多人都难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外企业职业经理人在微软呆不长,即便是被认为最强势的唐骏,入春以来也被下课的传言所困扰。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微软中国每任总裁与前任都是有明显的不同,他们之间的更替可以看做一个螺旋式的结构,杜家滨能接替田本和是因为他有很好的政府公关能力,吴士宏能接替杜家滨是因为她IBM南天王的销售背景,高群耀能接替吴士宏是因为高有反盗版和政府公关的双重经验;而唐骏能接过高群耀的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之前的商业经历、在内地工作的背景以及微软高层对他的支持,你甚至可以把唐不断在媒体上的作秀理解成唐为弥补自己在高层公关上的不足而有意为之。

  人事只是一个方面,在布局方面,微软也很有一些意思,分公司、研究院、技术支持中心、研究中心、法务部,窗口多得连微软中国自己的人都犯迷糊,在陈永正空降之前,这些部门各有各的直接领导,不统一性可想而知。

  很显然,不论是在人事还是布局上,微软对中国的策略是走一步看一步,这种做法决定了微软在中国的三心二意,决定了微软中国在盗版和政府采购问题上的瞻前顾后。

  其实,所有的跨国公司到中国市场都为谋求自己的利益而来。其中也有像Intel这样同样拥有垄断地位的公司,但没有一家像微软这样被拎出来反复“烧烤”。微软希望中国的软件市场发展,中国政府也希望中国的软件市场发展,但是双方对软件市场的心理预期却一直大相径庭。中国政府希望微软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提携一下本土的软件产业;微软则希望中国市场一如国际市场一样,唯微软独尊。基于这种考虑,不但投资不到位,打击盗版简单粗暴,在与有数的几个中国对手——例如外挂中文平台、字处理软件等的局部竞争中,微软更是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采取了惯常的打压态度。在国际市场上,IBM的OS/2,Lotus的1-2-3以及WordPerfect的同名产品,都是这样倒在微软的脚下。但是这些在国外市场屡试不爽的制胜法门,在中国却遭遇了众多的非议,这种商业上没问题但和社会价值观尤其是中国文化相悖的行为方式,在中国造成对立情绪简直是铁定的。

  反盗版没有错,政府不会认为反盗版有什么问题,但微软反盗版的非常手段令人难以接受,做了正确的事反而遭骂。正如上文所言,微软文化中有一种长驱直入的行事方法,喜欢短平快的操作方式,很在乎自己的得失。于是,微软的所作所为和心里话全部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天天在算计自己在中国损失了多少钱,全然无法让人意识到反盗版的受益者不仅是微软,还有政府和中国的软件企业。

  1998年,比尔·盖茨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对中国的盗版问题这样说到:“既然中国人喜欢盗版,就让他们盗吧!重要的是,要盗我们的软件,早晚他们会付钱给我们。”这句话无疑是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

  盗版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给我们扣上一个我们这个民族喜欢偷东西的断言无疑让每个中国人伤透了心。

  这样的成见,在以后的微软中国的行动上表现了出来。以2001年年底微软中国失利北京政府的采购为例,同样性质的软件,微软的开价高得离谱,而中国国产软件的售价却只有微软软件的10%左右。然而微软却丝毫不对北京政府做出让步。北京政府很是不满,于是征求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张琪司长的意见。张琪立刻主动与微软公司联系,反复要求微软中国有关领导说明情况。但是,张琪在办公室一直枯坐到深夜,微软却丝毫不回应。于是,张琪打电话给北京政府:“你们决定吧,我没意见。”从而出现了国产软件举杯庆贺的场面,微软成了这次采购中唯一的落单者。

  据知情人士透露,事后,微软为了挽回失败,特地派出CTO专程给政府某部长“汇报”。这种手段并不是微软在中国的创新。在巴西政府采购中失败后,微软就采取如此手段,致使巴西政府重新采购微软的产品。但是,这次中国的部长没吃微软这一套。微软的CTO甚是趾高气扬,汇报才到中场便被红牌罚出。

  很奇怪的是,微软在中国经营了12年,一直没解决到底是要长期市场还是短期市场的问题。而这12年间所发生的种种,被其对手和媒体无限的放大,更让微软在中国的每一步变局变得无法不瞻前顾后,残局就这样延续。

  我们的解释是,微软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都能以它简单近似粗暴的侵略性出击迅速占领市场,而到了中国,它这一套失灵了。或者说,在微软字典中,没有长期投资这个词,微软有的只有跃迁,有的只有变革,有的是攻城拔寨带来的销售数字增长。微软不会也不可能帮助中国培育市场,它宁可等待,宁可布局,但却不愿意为将来做一丝投入,微软管这叫无谓的举动,而IBM、摩托罗拉管这叫长期投资。

  每一个要想在中国有作为的外企,必须尊重中国的文化,必须与中国经济的脉搏一起跳动,必须帮助中国的伙伴一起培育市场;在这个规律的认识不够,决定了微软中国残局一开始就注定。

  从微软中国到中国微软,微软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不失败反而不容易理解。

  原载:《知识经济》2003年第九期

1 2 3 4 5 6 7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9篇)
*微软回归单纯 (2013-02-19, 《新营销》2013年第2期,作者:崔岩、黄君庆)
*唐骏说盛大、微软、比尔·盖茨及营销 (2004-12-22, 《新营销》,作者:何志毛)
*微软之忧 (2004-07-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伟)
*比尔·盖茨禅让志 (2004-06-24, 《环球企业家》,作者:司哲)
*谁是陈永正 (2003-10-14, 《环球企业家》,作者:武京杭、黄河)
*“微软”品牌的诊断报告书 (2002-11-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马建华)
*微软成功的最大秘密——它成功而独特的管理方式 (2002-03-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齐斌)
*微软:创建行业标准的企业设计 (2002-02-20, 《总裁》2002年第二期,作者:方 晖)
*给微软开药方 (2000-07-13,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五期)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