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酒类营销批判 7 上页:透视白酒营销2 2001年秋天。郑州。 中国秋季糖酒会在此举行。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爆发了一场葡萄酒大战。业界很多人如是说:葡萄酒淹没了郑州城。来自大东北的葡萄酒以绝对的价格打响了这场战争。 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一直是一个特殊的产品。非常规消费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视为高级消费品。因为市场上根本没有这种东西。有一种红酒,又叫甜酒,酒精度大约在4—6度左右,是女人喝的酒。当时,真正的葡萄酒可能只有张裕通化等为数不多的几家。据了解,张裕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销情况也非常一般。这种情况一直到80年代末期,天津王朝河北长城的崛起,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但是这个时期的红酒仍然是以甜型和半甜为主导。查阅有关资料显示,在90年代初期,我国的四大家(王朝张裕长城丰收)大约产量还不到4万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葡萄酒开始萌动。一直到1996年,葡萄酒在广东市场尤其是以深圳广州珠海等地风行一时。在广州,一瓶普通干红(当时750ml售价大约在28元左右)居然可以稳赚6万元人民币。而且现款现货。很多人在这场葡萄酒狂潮中腰缠万贯。同时也引起洋葡萄酒抢滩中国市场。在广东的很多地方,人们大势走私散酒,自行包装,然后打上洋牌子进入国内市场。使这年我国酒类消费市场异军突起,眼花缭乱。尽管有种种不如意,但是毕竟加快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加速了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从某个角度上说,也是我国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国人的消费开始“国际化”。到1997年,我国的葡萄酒总产量首次突破20万吨。到1998年,达到30万吨。葡萄酒生产企业,在1998年(典盛期),达到500家。1998年到2000年间,野力、威龙、龙徽、西夏王脱颖而出,巩俐濮存昕等成为葡萄酒某些品牌的形象代言人。“百年张裕”“DYNASTY”“长城”CCTV加大频率,向深度行销快速渗透。纷纷投入巨资维护着自己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第一品牌形象。迅速占领高级商务消费的终端场所,喝葡萄酒,几乎可以认为是身份、文化、修养的表现。 有专家指出:96年葡萄酒的突然爆发现象到98年的供过于求趋然疲软,到1999、2000年的沉默思考,实际上完成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一次飞跃。对死气沉沉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是一针强心剂。是一次“品牌垄断——商业泛滥—— 品牌统一”的阵痛过程。值得乐观的是,在嗣后的几年中,老品牌除了更成熟外,运作上趋向国际化规范化市场化外,一批新品牌形成一股新的令人刮目相看的运行模式。使葡萄酒行销市场吹入一股新的春风。如云南红香格里拉藏秘干红和新疆的新天红等,充分发挥产地优势,运用现代营销模式,让人注目。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大批地方品牌的崛起,对中国葡萄酒市场走向成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深圳红重庆红以及各大型白酒企业的卷入所开发的葡萄酒品牌,如古井的古井红、五粮液的亚洲红、中国劲酒开发的红珠红等。法国波尔多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的葡萄酒商也瞄准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采取降价扩大代理范围等方式,拓展自己领地。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页 下页:透视葡萄酒营销2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