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酒类营销批判 7 上页:透视啤酒营销1 2000年元旦,在长沙。平和堂等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和超市的听装啤酒售价为30元件/24瓶。2002年南昌。在鱼头王灶王爷等酒楼,啤酒免费赠饮。根本没有数量限制。无独有偶,在武汉很多连锁酒店里,啤酒就是免费的。而且在很多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啤酒也是免费。白喝。很多人在舒服地拍着日渐隆起的啤酒肚不解的说,啤酒怎么了?是不是经济危机到了?酒楼里穿梭的小姐渐渐增多。酒楼里的进场费由原来的0(根本不是0,而是没有这个词)急升到5000、10000甚至几万元。有人说,开一座酒楼,仅仅进场费就发了。这可是纯利润呀。商家叫苦不迭。然后是什么庆典费、节日促消费、老板生日贺礼费、公关活动赞助费等等,有人统计过,达十几种。厂家图什么?最后只能是所有的钱都打了水飘。你根本上追不回来啊。 纵观啤酒的营销策略,好像是以抢占终端和品牌渗透为主。致于效益如否,则先不求考虑。只要将竞争对手击败,就是赢家。青岛啤酒某公司(年产4万吨)的总裁夏先生告诉我,现在啤酒的市场运行轨迹,基本上是“品牌(品味)——商业(反击冲溃)——品牌(立足)”的模式。以品牌进入,然后低价冲击,击败对手后,在进行规范运行,考虑品牌长期占有。根据我的这位朋友的阐述,啤酒在进入市场初期,根本上没有什么利润可图。实施的是栽树效应:先考虑树苗的存活,然后才是茁壮成长。那么,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只有主动出击,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冲垮其防线。最后,再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这样运作,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导致啤酒界的竞争白热化,无效益化。导致产品过剩,最终是啤酒市场过早的进入疲软期。 福建的雪津和惠泉是今年运作得较好的两个品牌之一。与华润青岛燕京珠江不同的是,他们的运作是采取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市场进步很有规律。尤其与一些地方的啤酒品牌相比,他们不注重炒做,更注重产品品质。更注重产品品牌的渗透率,刻意培养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无论在福建还是江西还是湖南,一段段地征服消费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市场效益显见。 所以,打打杀杀并非啤酒业的兴业之本。为什么啤酒企业的人均工资仅仅为6000元(年薪)?企业工人在旺季来临时,基本上是没有白天黑夜,利润哪里去了?高额的市场投入,过度的市场拼杀,最后,形成巨大的浪费。 啤酒业的发展应该在形成产品消费层次上做文章。质量为先。大力发展高档次的啤酒。原因是,中国已经加入WTO,根据预测,2002年就是外国啤酒大举入侵年。啤酒大国德国的黑啤黄啤白啤都准备进入中国。在高档消费场所,高档次的啤酒更是普受欢迎。所以中国啤酒应该抛弃品牌之争,迅速团结在一起,防止外国品牌入侵。而且,根据专家预测,到2004年,中国啤酒消费总量将达到4000万吨。产品市场空间很大。现在要做的远不是互相残杀,而是更应该精诚团结,将国产啤酒的市场分额作大。否则,外国品牌一旦进入,就会对国产品牌形成致命冲击。因此,前期的价格战并非实质运作目的。树立啤酒的品牌、形成固定的忠诚消费群体是啤酒唯一选择。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页 下页:透视保健酒营销1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