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抓住新生代的“心”---浅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行为实现机制 7 上页: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行为实现机制(2) 综上所述,受示范效应的影响及本身交流的需要,学生手机族已产生了“缺乏某物的需要”,这样学生手机族消费需求产生首要条件便具备了。 但是,仅仅有了“缺乏某物的需要”还不足以唤起消费者产生消费需求,这里我们还必须强调一下外在刺激的作用。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有些需求会被主体意识到,而有些需求却未被主体意识到,被主体意识到的需求是显现需求,而未被主体意识到的需求则是潜在需求。外在刺激的作用就在于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使其显现出来,让消费者意识到这种需求的存在,从而导致一系列消费活动的发生。在这一方面,各手机厂家不遗余力的投巨资为其新型号、老型号的各式手机做广告、搞宣传对刺激学生手机族消费需求的产生起到了良好的外部作用。据EMR调研报告显示,学生消费者广告接触率几乎已达到了100%(电视广告92.2%,报纸广告64.1%,网络广告38.8%,杂志广告35.9%,电台广告19.4%),这样高的广告密集率,再结合学生手机族当前的需求及自身的期望,可以说,足以达到90%以上的注意率。而这种有选择性的注意有会加强对学生手机族的外部刺激效果,使其想要购买手机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地显现出来,加速消费需求的产生。 然而,这样也还不足以促使学生手机族消费需求的完全产生。在此,还须引入一个“一个能满足相应需求的事物”的条件,即物质条件。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手机消费平民化”应是促使学生手机族消费需求完全产生的条件之一。从EMR的调研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手机族购买的手机价格在1500—2500元之间,这说明受自身依赖性或非依赖性消费特征的影响,价格成为了制约广大学生消费者手机消费需求产生的重要因素。回顾昨天,摩托罗拉刚进入中国时,被称为“大哥大”8900、9900那上万元的高昂价格,连普通白领都难于问津,更何况衣食住行都得依赖父母的学生?因此,可以说手机低下“高贵”的头颅,是广大学生消费者手机消费需求产生的重要物质条件。另外,手机技术的成熟,使得手机市场的完善化,手机设计的轻巧化,款式的丰富化,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增加,从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他们手机消费需求的产生。 总的来说,学生手机族消费需求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经过多年逐渐形成的,并处于一个加固强化阶段。这一消费需求的产生导致了学生手机族一系列活动的发生。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页 下页: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行为实现机制(4)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